如何制定適合(100%保證成功)的減肥計劃

減肥計劃第1步:記錄現在的狀態

為什麼要減肥?

每個人想要減肥的原因都不一樣,有些人想要變漂亮變帥,有些人想要更健康,也有些人想要更快樂,設定計畫有一個強而有力的「為什麼」,能很有效的幫助我們持續朝目標前進,而不會三心二意,很快就放棄,就像很多人嘴上一直在說自己好胖,要減肥!但從來沒見過他認真執行減肥這件事。

而且減肥路上困難重重,遇到困難的時候回過頭來看看自己當初為什麼要減肥,提醒自己千萬不要放棄。唯一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這個「為什麼」是因為想要符合大眾審美,就要小心不要陷進「diet culture節食減肥文化」裡,一味地認為只有瘦才是美,胖子都是醜的,都是沒有自律的人才會讓自己變胖。

分享一下我為什麼要減肥,其實我是從小胖到大的人,人生最受的時候應該是1歲以前,聽說以前還因為太小隻被醫生說要早點吃副食品,有意識以來就沒瘦過,買衣服真的很麻煩,尤其是牛仔褲可能10件只有一件事還能看的,試穿到都累了,想要減肥變瘦的原因是我很懶,希望可以隨便買衣服都好看,不用千挑萬選,選不到一件能穿的衣服。

基本數值記錄:體重、體脂、內脂、三圍

體重

體重是最簡單的觀測方式,大多數人家裡應該都會有體重機,就算沒有要買一個也很便宜,而且體重也是我們在制訂減肥計畫的一個基準,BMI是多少、要吃多少東西,都會需要用到體重來計算。但是減肥也不能只看體重,體脂肪有多少、三圍多少也很重要。

2022/4/30,我的體重是71.7公斤,這真的是一個可怕的數字啊!

體脂肪、內髒脂肪

體脂肪顧名思義就是身體有多少比例是脂肪,觀測基準是百分比(%)計算,也就是體脂率。內臟脂肪常見的測量結果是以指數顯示,分為1~30,內臟脂肪指數是1~9的話,算是標準等級,10~14已經到肥胖等級,15~30就是危險等級。如果家裡沒有體脂計的話,可以去健身房或是康是美測量。

我自己有買體脂計,所以測量還算方便,2022/4/30測,體脂率是38.6%,內髒脂肪是11。

胸圍、腰圍、臀圍

三圍可以以最具體的數值來測量我們看起來是L還是M還是S,除此之外「腰臀比」也是可以判斷健康體態的其中一項標準。

減肥計劃第2步:設定達成的目標

衛福部建議標準身體數值

衛福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成年人的健康體重標準,BMI數值在18.5~24之間,BMI在24~27之間屬於過胖,超過27就是肥胖。BMI是身體質量指數(Body Mass Index),是以身高和體重衡量的肥胖程度的指標,計算公式是:體重(公斤)除以身高(公尺)的平方。

BMI指數計算的標準只有身高和體重,但沒有把身體內的「脂肪量」計算進去,就會一樣的BMI但體型差很多的情況發生,著名的案例就是林書豪和連勝文。

所以除了BMI以外,還要注意體脂率,但手邊沒有體脂計、沒有其他工具測量體脂率怎麼辦呢?就另外2項數值:腰圍和腰臀比。

標準腰圍是:

  • 成人男性小於90公分(35英吋)
  • 成人女性小於80公分(31英吋)

腰臀比(Waist-hip ratio,WHR)是指腰圍和臀圍的比值,計算公式是:腰圍除以臀圍,健康體態的腰臀比是:

  • 成人男性:0.9
  • 成人女性:0.7

正確測量腰圍的地方在最後可觸知肋骨下緣與髂嵴上緣,兩者中點的水平量度。但實際上以腰部最小圓周處(也就是腰最細的地方,通常位於肚臍上方)作為腰圍值更方便簡單,臀圍也可採用臀部或髖關節最寬部分的數值。如果腰部因懷孕或肥胖而凸出,腰圍則以肚臍以上1英寸垂直水平處的圓周值代替。

如果有辦法可以測到體脂率的話,成年男性體脂肪率超過 25%,成年女性超過 30% 就是肥胖;而男性體脂率介於 15~25%,女性體脂率介在 20%~30% 則為正常值,確切的數據會因為年齡有所差別,年齡愈大體脂率通常會越高。

如何制定適合(100%保證成功)的減肥計劃 衛福部建議理想體脂率

通常測量體脂率的工具,同時也能測量出內臟脂肪,男女正常的內臟脂肪數值分別為 4~6 和 2~4。若數值在 10~14 為肥胖,可能有脂肪肝的問題;而超過 15 以上則為危險,需趕快減肥及就醫。

衛福部建議標準減重目標

衛福部建議每週以減輕0.5~1 公斤為目標,每日減少攝取500 大卡。每月減重目標為2~4公斤,2~3個月的理想減重目標為 8 公斤或減掉初始體重的10%(如90 公斤的人約減9公斤),這種減重速率感覺起來好慢,但比較不會造成身體負擔,也比較不容易復胖,掉進溜溜球陷阱。

通常設計減重飲食女性1,200~1,500大卡/ 天、男性1,500~1,800 大卡/ 天,可以當作我們制訂減肥計畫的參考。(插入減重飲食計畫表)

減肥計畫的SMART原則

SMART原則應該是很多人都知道,可能已經有人在使用的目標設定原則,利用SMART原則可以幫助我們更清楚的設定減肥目標,讓目標真正有機會達成,而不是很空泛的「我要減肥」,或是很不切實際的「我要2個月內瘦成周子瑜那樣」,口號喊得很大聲,但其實根本不會實現。

Specific 明確性

設定減肥計畫的時候,目標必須要非常明確,「我要減肥」、「我要減脂」就不是明確的目標,沒有設定減肥、減脂的明確定義,是減多少公斤嗎?還是體脂要減多少?還是腰圍要減掉多少?設定減肥計畫需要有個明確的指標+數字,這時候就可以說到SMART原則的第二個項目:Measurable 可衡量。

Measurable 可衡量

設定目標必須是較可衡量的,更直接一點就是,目標必須要有數字,例如:在今年底之前減掉10公斤。這就是有明確數字、可以衡量的目標,在目標中加入數字,才能夠更清楚的知道自己努力方向和做法。

Achievable 可達成

設定的目標必須是可以達成的,不然定目標是定開心的嗎?一定是希望可以達成才會訂這樣子的目標,如果一開始還不知道該怎麼設定減肥目標,可以參考衛福部建議的減肥目標:每周減0.5~1公斤,就是個健康而且可達成的減肥目標。

Relevant 相關的

減肥的目標必須是與減肥的目的有相關,減肥是為了什麼?為了身體健康?還是為了看起來更漂亮、更有自信?當減肥目標和目的有相關性的時候,就不會為了達成表面的目標,而造成意想不到的後果,就像不會有人減肥目的是身體健康,卻為了達成減肥目標去吃減肥藥。

Time-bound 有時限的

最後就是,設定目標的時候必須要有時效性,像是每周減1公斤,或是年底前減20公斤,都有一個截止時間,若沒有設定截止時間,就沒辦法進行檢討,哪裡做得好哪裡做不好,而且人都是有惰性的,沒有設定截止時間,就會很自然而然地幫自己找藉口,無限延期減肥計畫。

減肥計劃第3步:制定減肥計畫

BMR / TDEE

減肥最重要的就是要製造「熱量赤字」,也就是吃進去的熱量,要比消耗掉的熱量少,每天多消耗一點熱量,累積到消耗7,700大卡,就可以減掉一公斤,所以想要制定出100%成功不復胖的減肥計畫,第一步就是要先知道自己每天可以消耗多少熱量。

BMR:基礎代謝率

你以為只有活動、運動、身體有在動才會消耗熱量嗎?其實就算一整天不動,躺在床上睡一整天,也會消耗熱量,我們還是需要呼吸,心臟需要跳動輸送血液,身體器官也需要運作,這些都會消耗熱量,那就是「基礎代謝率(Basal Metabolic Rate,簡稱BMR)」,而且以占比來說,基礎代謝率消耗掉的熱量,反而會比一般的活動、運動消耗的熱量還要多喔!

利用基礎代謝率計算機,就可以很簡單的知道我們一整天躺著不動,會消耗掉多少熱量。BMR的計算因素包含:性別、年齡、身高、體重,把相應的數字輸入基礎代謝率計算機,就可以得出自己的BMR是多少,以我來說,我的BMR計算結果是1,393,也就是我一整天都躺著不動,會消耗掉1,393大卡。

TDEE:每日總熱量消耗

BMR是躺著不動所消耗的熱量,TDEE則是加上活動量後,預計一整天可以消耗的熱量,常用的TDEE分為5種活動量程度:

活動程度TDEE計算公式
坐著工作/上課 (幾乎不運動)BMR x 1.2
偶爾運動 (每週運動 1-3 天)BMR x 1.375
常常運動 (每週運動 3-5 天)BMR x 1.55
每天運動 (每週運動 6-7 天)BMR x 1.72
強度運動 (長時間運動或體力勞動工作)BMR x 1.9

身為一個肥宅上班族,每天上班就耗盡了我大部分的精力,所以我的活動程度是「坐著工作」,套用公式計算出來的TDEE是BMR x 1.2 = 1,393 x 1.2 = 1671.6,平均每天可以消耗掉1671.6大卡。

減肥最重要的是創造熱量赤字,網路上有2派說法,一種是捨取熱量一定要超過基礎代謝率,想要創造更多熱量赤字就要增加活動量,提高TDEE,另外一派則是認為,提高TDEE跟少吃的結果是一樣的(?)

無論如何,可以確定的是一整天的熱量攝取,不可以太低,通常女生會建議最少攝取1200大卡,男生則是1500大卡,長期低於這個攝取量,身體會進入「飢荒模式」,開始消耗肌肉,基礎代謝率也會降低,會更容易復胖,變成「溜溜球效應」。

飲食控制+運動

Week1—計算/驗證真實的TDEE

運用公式計算基計算出來的TDEE不一定準確,畢竟每個人的身體狀態都不一樣,公式算出來的結果只能當作參考,因此第一周先以公式計算出的TDEE當作參考,這一周每天都吃TDEE-300大卡的熱量,一周後觀察看看體重是變胖還是變瘦,瘦多少公斤。

如果每天都吃TDEE-300大卡的熱量體重反而變重,那麼就代表其實你真實的TDEE要比計算出來的還要低,就要吃更少一些;如果這一周體重沒有變化,代表其實TDEE-300大卡才是實際上每天會消耗的熱量,要想創造熱量赤字,就要再少一點;如果這一周有減掉一些那麼恭喜之後就可以照著公式計算得出的TDEE-300大卡當作飲食基準,開始減肥計劃啦!

Week2~4—飲食控制

接下來就開始減肥計劃,依照第一周計算出來的真實TDEE,吃到TDEE-300大卡的每日熱量攝取,但是也不能只看熱量,就亂吃垃圾食物,想說只要熱量不要超過就好,而是要吃青菜、肉類等原型食物,少吃高度加工食品,前期都會很痛苦,想吃好吃的垃圾食物卻不能吃,但想要改變一定會有不習慣的時候,慢慢就會越來越適應,偶爾犒賞自己吃一頓好吃的,會覺得吃起來更滿足喔!

Week5~8— 加入輕度運動

雖然大家都說減肥七分吃三分動,運動不是能夠減肥的主因,但人活著還是要運動,前三周的飲食控制應該已經可以養成習慣,這時候再加上第二個新習慣養成,就不會那麼困難了,當然也不需要一下子就要求自己每天慢跑1小時,這對以前完全沒有運動的人來說太困難了,適當加入一些輕度運動,像是快走20分鐘,再每天每天增加一些,反而比較容易達成目標。

Week9~12–加入重量訓練

進行一段輕度運動,身體慢慢適應有運動的狀態,就可以開始加入重量訓練,進行重量訓練可以幫助長肌肉,同樣一公斤的肌肉和一公斤的脂肪,肌肉的體積是脂肪的3倍,1公斤肌肉所燃燒的熱量是1公斤脂肪的9倍,長肌肉不但看起來會更窈窕,而且還能提高基礎代謝率,每天消耗的熱量變多,就算某一天不小心吃多了也不用擔心會變胖。

減肥計劃第4步:實際執行+記錄狀況後調整

紀錄飲食並計算熱量

手寫+衛服部營養成分

拍下每一餐吃的內容,並且記錄攝取了多少卡路里以及蔬菜、蛋白質、澱粉的含量,衛服部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(新版)這個網站可以查詢每種食材的營養成分,是以食材生重,也就是還沒煮熟的時候的重量(g)為單位計算的。

用app記錄

myfitnesspal這個app可以記錄體重、喝水量、運動量、飲食卡路里等等,搜尋資料庫裡超過 1 千 1 百萬項食品,如果是有條碼的食品,掃一下條碼就可以輸入卡路里等資訊,還算是蠻好用的,缺點就是有些內建的食品資訊有點奇怪,感覺就是錯誤的,需要多注意一下,總得來說想要詳細精確記錄飲食的話可以嘗試看看。

以手掌當作單位計算

前2種方式都是計算卡路里和營養成分(g),就需要記錄得比較詳細,以手掌當作單位計算方式就比較簡便,依熱量需求,查出自己的六大類飲食建議份數,用手掌或拳頭等簡易方式估算這一餐吃的是幾份。

觀察每周體重變化

一周量一次體重

固定同一時間、同一種狀態量體重,例如每次量體重都是星期六早上,上完廁所空腹的時候量,並且是脫光光量的「淨重」,一周一次記錄的體重變化相較於每天量,比較不會給自己帶來太大壓力,而且每天量體重變化的因素太不固定,可能今天排便不順、水喝比較多,體重就多了一公斤呢!

調整飲食和運動

體重計錄每周都有下降一些些,那麼就皆大歡喜,持續朝目標體重邁進,但如果沒有下降,甚至是變胖了些,就要回頭檢視這周吃了什麼,所以飲食紀錄就很重要了,有記錄才有辦法發現問題、解決問題,並作出改進。